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火箭一飞冲天,欢呼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3月20日8时31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伴随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搭乘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直冲苍穹。
现场,一群身穿蓝色T恤的年轻人,高举手机记录着历史性的时刻。他们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
同学们在发射现场记录火箭升空的震撼瞬间
本次,由学校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骨干、本硕博学生代表等41人组成的思政实践团开展了“实景大思政课”,见证由深空探测实验室抓总研制,哈工大自主研制的“天都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该校继成功发射“龙江二号”后,第二次发射月球轨道卫星,将为架设地月“鹊桥网络”提供先期技术验证。
“热血沸腾!第一次见证发射,这是我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我一定要从‘喜欢看星星’的孩子成长为能够‘触摸星空’的优秀航天人。”发射现场,基础学部航天与自动化大类大一学生苑芮宁噙着热泪说。
“作为航天学院的学生,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研制团队的一员,为打造大国重器作贡献。”航天学院大二学生古龙则用“惊天动地”来描摹现场听到的火箭轰鸣声,“作为学校航天馆的讲解员,这次经历大大丰富了我的见识与知识,以后我能够更丰富自己的讲解,更好地传播航天精神。”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马克思主义学院佟宇佳老师从中国航天事业的三道“谜”引申到载人航天精神,讲到动情处,有学生湿了眼眶。
电气学院齐超教授在塔架下为同学们讲解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电气学院齐超教授从请同学们观察现场电路开始,讲述中国电力的发展与成就,并为同学们留下了思考题:你来到哈工大要做什么?离开哈工大的时候会什么?今后为国家社会能贡献什么?
“站在发射场,被中国航天事业壮丽场景震撼外,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自豪和敬佩。也许,在别人看来这种工作环境有点艰苦,但心中有航天报国的信仰,再苦再累都能坚持。”航天学院2020级博士生尹立远坚定地表示。
邀请校外顶级专家、知名校友在实景地与学生们分享交流是哈工大“实景大思政课”的特点之一。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首席专家高军与同学们交流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想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我的梦想,我在本科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未来航天领域如何引入更多的智能技术?AI如何助力航天事业发展?”
“如何保障卫星在太空的能源安全?”
同学们踊跃向高军校友提问请教
3月19日下午,在哈工大与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共建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首席专家高军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同学们踊跃向高军校友提问请教,原定一个半小时的畅谈,整整持续了近3个小时。
参观文昌航天超算中心
思政实践团带队老师、辅导员依尔凡江·吾斯满深有感触:“实景大思政课上,同学们心灵受到触动,心中埋下了航天精神的种子。”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带领学生走进发射现场、科研一线、工程现场、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在学思践悟中读懂哈工大、读懂中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助力学生尽早树立报国志向,是哈工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景大思政课”的初衷。
近3年,学校已派出实践团队7000余支,在实景中开展“大思政课”累计覆盖师生4万余人次。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士英 通讯员 马晓雪 张又元 )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士英 通讯员 马晓雪 张又元
图片:奎啟昕 吴富锦
责编:邢妍妍
编辑:范天培 张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