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副总裁……这位哈工大校友闪耀商业航天!

总设计师、副总裁……这位哈工大校友闪耀商业航天!

来源:光明网 2024-03-17 16: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月23日12时03分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

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意味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共将3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成功率100%

而这款中国商业发射市场上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

——力箭一号的总设计师

就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校友

中科宇航副总裁39岁的青年科学家

史晓宁

 

哈工大打开了我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史晓宁对航天的心驰神往

开始于2003年

那一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杨利伟乘飞船环绕地球14圈

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也让少年的他

对广袤无垠的宇宙心生好奇

2004年4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试验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作为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试验一号”的成功发射在航天领域轰动一时即将高考的史晓宁在新闻上看到成功发射的喜讯对哈工大心生向往

同年夏天

史晓宁如愿考取哈工大

至此打开了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在校期间

他学习刻苦、踏实肯干

积极参与航天科研项目“哈工大在实践中锻造人才的培养模式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早早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科研攻关的历程,成长很多。”

哈工大塑造我耐得住寂寞

扛得住压力的品质

2013年博士毕业

史晓宁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

“打造一款火箭飞上太空”

怀着这样的梦想

之前没有任何型号经验的他

成为最早进入力箭一号项目组的

科研人员之一

当时他33岁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一箭五星”任务射前技术协调会上发言

“力箭一号研发和我以往的工作相比,

接手的是更大的平台

更多的资源和更专业的团队,

既要突破传统的

研发思维、研制方法和生产方式

也要保证火箭的可靠性。”

“在哈工大培养的学习能力和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的本领,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要做航天,这种坚韧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专业跨度大

他就白天赶进度

晚上熬夜学习

一边研究航天学术文献

一边从网上买书、去图书馆查资料

自己写代码

进行计算与分析

确定仿真试验和方案

讨论时间规划和安排

史晓宁在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发表主旨演讲

作为力箭一号总设计师

史晓宁深有感触

“印象里,一直在攻坚期,

攻下一个山头,

还有另一个山头等着你,

不允许你停下来。”

最终在总体方案设计当中

史晓宁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定位为

能够实现1.5吨的运载能力

达到超过1%的运载系数

这样的系数在全球范围也处于领先水平

哈工大教我在工程中历练扎实科研基础

在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中学习、工作

这是史晓宁对大学生活的深刻记忆“哈工大的工程实践机会特别多,我在学生期间特别是硕士、博士期间参与了不少科研项目,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现在回头看,这都是特别宝贵的,让我的科研基础更加扎实。”

在力箭一号研发过程中

史晓宁合理配置人员

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带领大家按计划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确保了研制的进度

展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前确认各系统状态

2020年年初

当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时

有大量的地面试验需要完成

因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研制的节奏比较快

立项与进度也比较紧

而国内能够进行

噪声试验、风洞试验的试验室

早就已经被排满档期

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史晓宁却非常冷静

“不能等,白天不行

我们就晚上通宵搞,

一定要把研制进程赶出来

把时间抢出来。”

他和各大试验室沟通

带着团队扛着被子

在别人下班时进试验室

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做试验

累了就在地上躺一会,然后继续做。

2024年元旦史晓宁和同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跨年

火箭从设计初期到成功发射史晓宁需要在各系统专业协调过程中快速理解各部门提出的各类问题并迅速抓住问题核心利用自己的经验快速反馈、完成闭环他说:“我就是整个过程的‘万金油’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找到最优的方案。”

用行动践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史晓宁坦言自己对待工作严苛

他回忆

有时团队成员向他提出

指标无需过于严苛

将标准适当下调一些

也许能够让研制流程更加顺利

但他却坚持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别人觉得头疼

他就卷起袖子自己上手做“上学的时候不太能真正体会校训的意义,现在理解,‘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准则,既是航天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也决定了工作态度和品质保障,这是哈工大人血液里的烙印。”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一箭五星”发射前动员会发言

首飞成功后

史晓宁没有停下脚步

立刻投入到技术复盘工作中去

他说:“我觉得保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要把技术细节摸透,要沉淀下来,火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搞清楚的同时把产品质量控制住,在火箭成熟以后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这样才能挖掘火箭的潜力和性能。”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后史晓宁(左2)和团队战友合影留念

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

“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以“一箭六星”方式

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23年6月7日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再次升空

完成了“一箭26星”的破纪录壮举

刷新了我国当时“一箭多星”发射纪录

揭开了“火箭航班化”的高频率发射的

时代大幕

……

“这一路走来,感谢哈工大老师们的教诲助力我完成任务。”对于母校每年不断有年轻的毕业生投身航天事业史晓宁倍感自豪他寄语即将投身航天的校友们:“你们非常幸运,赶上了大力发展航天的好时代,一定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刻苦专研、攻克难题的意志品质。欢迎大家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文字丨马晓雪

海报设计丨阚思邈

排版丨易诗皓

(哈尔滨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