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人民日报2023-03-04 00:00

  谷树忠委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委员说,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谷树忠委员表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报记者王瑨整理)  

  

  万广明代表——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江西省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广明代表说,南昌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变的追求。”万广明代表表示,南昌市将坚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本报记者郑少忠、齐志明整理)  

  

  韩杰才代表——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说。

  韩杰才代表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中精准定位,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在锻造科技第一生产力中,培育人才第一资源,不断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

  (本报记者崔佳、杨彦帆整理)  

  

  陶勋花代表——

  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代表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岷江村的发展就是生动见证。

  “我们村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乡村产业转型新路径,引进一批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资源变成了资产,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陶勋花代表表示,为了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岷江村还发展了小微盆景、蜀绣和手工编织项目,帮助村民灵活就业。如今,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其中,拓展了增收渠道。

  (本报记者李晓晴、王明峰整理)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