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实验室里的奋斗者 2023年01月30日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现场。

李天龙教授团队正在开展“医用微纳机器人系统”研究。

林铁松与工程师讨论设备组装情况。

□刘培香 商艳凯 闫明星 辛然 本报记者 赵一诺

29日,在哈市松北区“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大部分教师、工程师等一如既往地奋战着。

春节热闹的氛围还未散去,不少哈工大人又一头扎进了科研实验中,致力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镜头一:奋力打造国之重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由哈工大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我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和综合环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装置主体设备已全部竣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用户及科研服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说:“自装置建设开工以来,院里教职工没有节假日、双休日,保证装置建设不停工,争分夺秒,力争早日完成装置的国家验收,奋力打造哈工大新百年国之重器。”

镜头二: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这个寒假,该校航天学院智喜洋教授和团队正在加紧科研攻关,为今年几次重要的发射任务全力冲刺。

智喜洋所在的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星上智能信息处理有效载荷研制的优势单位,也是哈工大在国家重大基础安全领域的“名片”之一。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质、增长专业本领,将全部热忱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将创新成果镌刻进研制的卫星里,为助力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智喜洋说。

镜头三: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走进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天龙教授正在与团队共同开展“医用微纳机器人系统”项目相关研究。

李天龙说,该实验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的一部分,面向肿瘤治疗领域微纳机器人血液循环系统驱动效率低及肿瘤诊疗实时调控性弱的应用挑战。“医用微纳机器人精准靶向治疗系统的成功研制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镜头四:实现关键部件零的突破

从沈阳出差返回的哈工大材料学院教授林铁松顾不上休息,直奔实验室与工程师讨论设备组装情况。

2022年,林铁松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承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制造专项项目,他负责的正是整个专项的核心工作——研制关键制造装备,这是一个国内外均属空白的尖端装备。为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机搭建和产品制造,寒假期间,林铁松马不停蹄推进项目,驱车到北京、沈阳、邢台等地进行零部件考察采购,和工程师探索落实设备型号、参数……

林铁松说:“我负责的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装备,早一天做出来,就能早一天实现关键部件零的突破。”

镜头五:攻克系列国之重器超精密测量技术难题

在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该校谭久彬院士团队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在科研一线攻克着一道道难关。

谭久彬院士团队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超精密工件台、超精密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等超精密仪器技术攻关任务,目前正在进行集成联调与指标测试。

建成世界仪器强国是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必备基础与前提条件。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和验收,寒假期间,多位博士生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攻克系列国之重器研制中的超精密测量技术难题。

镜头六:为实现3万居民供暖节能改造助力

这个寒假,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该校建筑学院教授倪龙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第一时间赶往示范工程所在地河南,白天指导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实施工程智慧化改造,晚上与联合团队一起探讨数字孪生平台的构建等关键技术,争取研制的高性能数字孪生平台尽快实现热泵区域供热供冷技术的智慧化提升,早日完成近3万居民的供暖节能改造。

镜头七:打造人机融合会诊技术平台

在计算学部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该校丁效研究员正在与团队成员讨论“人机融合医疗会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的进展情况。

这是哈工大牵头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围绕“机器智能体动态自组织自学习”与“面向诊疗决策生成的人机辩论”两个科学问题,研究细粒度的医学知识挖掘,基于影像、文本等数据的智能诊断智能体的构建以及医生与机器间的多轮辩论会诊,进而实现针对肝胆胰疾病的人机多方会诊平台。

目前,刘挺团队与各协作单位,一同面向肝胆胰专科初步构建了辩论型人机联合会诊平台。未来在更多数据与迭代方案的支持下,团队将实现更高精度、适用性更广的可解释的人机融合会诊技术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