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哈工大老师这样讲
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频道方圆2022-10-10 19:58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百年党史专题结课那天,姜昱子从歌曲《我的祖国》的歌词谈起,这首熟悉的老歌将学生们的思绪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时针拨回到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姜昱子第一次登上思政课的讲台。他拿出精心准备的讲稿,声情并茂开讲,整堂课下来,抬头认真听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回到教研室,一种挫败感涌上他的心头。他陷入沉思:为什么没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走进学生的心里?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就要多沟通、多探讨。”他开始邀请大家交上匿名小纸条:写出这门课的不足。姜昱子的办公室柜子里挤满了这样的纸条,每一条意见他都会认真对待。

一次,一位学生直言不讳的指出:“老师,您的课有些内容太枯燥了,实在提不起兴趣听啊。”痛定思痛,姜昱子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将所有课件逐页重新梳理打磨,连续两个月备课直至深夜。等到期末,他又收到了这位“匿名”同学的纸条:“没想到老师把我的建议听进去了,现在的内容不仅生动,而且真的听到心里了!”短短一行字,让他感到万分欣慰。

“我在为学生讲授课程时,会从身边事入手,着眼于社会发展、立足于国家需要、放眼于世界形势,解决学生世界观方面的困惑,从而强化立德树人的成果。”姜昱子说。

“我们学院专业课任务很繁重,看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其实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去划水的!”谈到这里,一名数学学院大二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没想到,第一堂课刚开课五分钟,他就被课堂深深吸引了。

“他讲的内容就是从我们的身边事入手,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共情,而且姜老师互动提问又幽默又有深度,让我们都不由得想回答一下,姜老师阐发的一些观点也让我很受启发。我在宿舍和室友交流,发现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姜老师而喜欢上了思政课。”这名学生感受很深。

“老师,我最近感到课业压力很大,产生了‘摆烂’心里,我该怎么办?”每次课程结束后,姜昱子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并告诉大家有任何困惑都可以随时联系他。他经常会收到来自学生的求助信息,有学业中的问题,也有生活里的烦恼。他便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当年哈工大老一辈“八百壮士”所面临的学业压力、生活困难比现在要严重得多,可是他们心中装着祖国,将中华民族的未来扛在肩上,能够克服所有的艰难困苦。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有问有答,他和学生经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经过一番耐心疏导,很多同学感到释然。

“通过听老师的课,我学会了用正确的理论去理解问题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和老师的交流不会结束。姜老师是我的人生导师,也是我的好朋友。”智能装备集群一位姓马的同学说。

“学院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了“中班授课—小班讨论”改革,加强了社会实践、课外阅读和课内研讨等环节,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表彰奖励。”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爱伦介绍,近年来,哈工大持续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课体系,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实,讲到学生心坎上。

责任编辑:方圆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