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冯仲云:从数学天才到抗联名将再到哈工大校长 他在黑土地写就传奇 发布时间:2022-09-18 16:52 来源:黑龙江网

  近日,纪录片《他们与天地永存》第二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并产生热烈反响。作为系列纪录片,《他们与天地永存》通过生动再现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真实故事,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其中第3集《科学家》讲述了东北解放后哈尔滨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冯仲云,清华大学的数学天才,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弃笔从戎,在黑土地写就抗战传奇的故事。

  1908年,冯仲云出生在江苏南部武进县一个景色秀美的小村庄。高小没毕业,他便考上了杭州的蕙兰中学,多门科目成绩名列前茅,数学尤其出色。

冯仲云的毕业照

  1926年,18岁的冯仲云考上了清华学校大学部。他报考的是数学系,当时叫算学系,重点以培养数学家为教学目标,那一年录取的只有冯仲云一人,师从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在老师眼中,冯仲云对数学敏感,堪称天才。

  清华求学期间,冯仲云深受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秘密参加地下活动,后来还担任了清华党支部书记。1930年,已拍好毕业照、毕业论文写了一半的冯仲云突然被捕入狱。

  1930年10月,出狱后的冯仲云正式投笔从戎。他来到哈尔滨商船学校任教,以学校教师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从此,写算式的手拿起了枪,中国少了一名数学家,却多了一个浴血沙场的儒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冯仲云放弃随校南迁的机会,留在了东北。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秘书处搬到小戎街2号,时任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妻子薛雯负责机密文件的保管和秘密接头。冯仲云的家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省委的“文件库”。

冯仲云和妻子薛雯当年在哈尔滨的住所

  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冯仲云以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抗日军民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成为与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等齐名的抗联将领。

彭真、周保中与冯仲云(左)的合影

  1946年,冯仲云当选为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凭借着在清华学习时受到的熏陶和远见卓识,冯仲云深知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中有两条,一是“研究科学技术,不但担任领导工作,还要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工程师”,二是“认真培养一批工程师、专家,在建设祖国的工业化中能桃李满天下”。

  1949年3月,冯仲云兼任哈工大校长,成为东北解放后学校第一任校长,重返阔别了18年的大学校园。他每星期固定一天到学校办公,非常守时,上班时间一到,他一定仪容整洁地出现在岗位上。

冯仲云在学校办公

  当时学校开设了土木建筑、机械、电气工程、化工、采矿等系,但总体来说,规模很小,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并且教师、学生大部分为俄侨。冯仲云认为,要办好哈工大,首先要解决干部队伍特别是教师队伍的问题,要以中国人为主。他给省委打报告,配齐了从党总支书记到各科室的干部。1949年7月,他又派干部到刚解放的杭州、上海、南京和北京等地聘请学术造诣高深的教师。

  为了解决哈工大本科讲课用俄语、内地招来的学生听不懂、限制扩大招生的矛盾,学校于1949年暑期扩大了预科,招收预科生800人,包括从北京等地招收的和从延安接收的学生。第二年暑期又招收了一批研究生。从1951年起,学校聘请苏联专家来校工作,帮助建设专业、培养教师和研究生,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很多人就是这个时期来到哈工大,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力量。

  根据哈工大历史情况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冯仲云向中央建议把哈工大改建扩建成一个五年制理工科大学,并为全国理工科大学培养师资。东北局同意了学校的意见,报请中央批准。中央于1950年6月7日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决定将哈工大移交中国政府管理,并规定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完全同意学校提出的建议。以此为起点,哈工大步入了改建扩建、进入全国第一批重点大学的行列。

  作为校长,冯仲云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对知识和人才特别尊重。对从南方招聘来的教师,他和妻子薛雯都一一把他们请到家里吃顿饭。学校住房比较紧张,为了安置聘来的教师,他动员工作人员包括他的秘书,把当时条件较好的住房让出来,使南方来的教师深受感动。他热爱学生,经常到学生中去,同学生谈理想、谈学习,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他给全校学生做过多次报告。从那时过来的哈工大人都还记得,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身材魁梧、谈笑风生的冯校长在台上不拿稿、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的风采。

  虽然冯仲云任校长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他的贡献和功绩却永载哈工大的发展史册。(记者 刘雨珊)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

Baidu
map